一、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陽宅十書》中說:“大門吉,則全家皆吉矣,房門吉,則滿屋皆吉矣”。居者最關心出入平安。中國民間宗教是古代社會鬼神崇拜的延續,神、鬼、人居住的地方稱為三界。鬼代表了人性惡的一面,成為人間災禍的源頭,不安份的厲鬼常騷擾人生,人類就渴望神力逐鬼驅魔。于是家家都要祭祀五位家堂神,即門神、井神、廁神、中霤(屋檐)神、灶神稱為“五祀”,以求神靈保護家宅平安。
一年二十四個節氣,民間也都有與節氣相關的民俗,這種民俗也常表現在門上,如:清明節插柳、端午節在門上懸掛艾葉等。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說:“取柳枝著戶口,有鬼不入家”,清明節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插柳以辟邪,還有說“插柳枝于戶,以迎元鳥”,是為了迎接燕子的歸來。端午節在古時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日子,火旺之象,火旺則生毒,民間有“端午佳節,菖蒲作劍,懸以辟邪”,不少地方將艾葉編成虎形,稱為“艾虎”,更增添鎮邪的象征意義。
在傳統風水理論中,戶門是宅院的咽喉,《陽宅正宗》稱:“門為一宅之主宰”。陽宅相法中每有“氣口”之喻,在住宅中蘊藏生氣,門是極重要的。陽宅中的“三要”(門、主房、灶)及“六事”(門、路、灶、井、坑、廁)都把門作為一個主要素。事實上,門的確是保護生氣的樞紐“門通出入,是為氣口”?!蛾栒笕分袕娬{了門的通“氣”作用;“惟是居屋房中,氣因隔別,所以通氣只此門戶耳。門戶通氣之處,和氣則致祥,乖氣則致戾,乃造化一定之理,故先賢制造門尺,立定吉方,慎選月日,以門之所關最大”。
《水龍經》云:“直來直去損人丁”,古建筑設計中忌諱直來直去,故門樓前設影壁或院內設照壁,影壁針對沖煞而設計,使氣流繞著影壁而行,氣則不散,符合“曲則有情”的原理。風水學亦考慮到環境景觀的象征意義,如“門前忌有雙池,謂之哭字,兩頭有池,為白虎開口,皆忌之”。為求穩定,“大門門扇及兩端墻壁須大小一樣”,是對稱均衡的心理審美要求。
二、雕飾符號 中式傳統古門的雕飾題材和內容廣泛而豐富,其不但反映了古代傳統的吉慶有余、招財納福的內容,還表現了主人的信仰和理想。門頭上雕刻裝飾的內容大都為傳統題材,動物中用之最多的是龍、獅子和蝙蝠,代表“八仙”的八件器物(暗八仙),常被用在門頭的橫枋上成為重要的裝飾。門楣裙板上刻八樣祥瑞之物就是:和合、玉魚、鼓板、磬、龍門、靈芝、松鶴,稱為八寶圖,已成為建筑和器件的常用裝飾畫,包含著吉祥、祝福之意。
其它具有象征意義的蓮、桃等都是常見之物。此外,琴、棋、書、畫、古玩器物、山水風景,甚至于將表現整幅傳統戲曲內容的雕刻也運用到了門頭的中央,門前運用最多的裝飾物就是獅子,由于它性格兇猛,神態威武,常被用在門口當守門獸,除此之外,還因為“獅”與“事”諧音,因而組成了不少帶有吉祥內容的題材,如兩只獅子代表“事事如意”,如果加上錢紋則喻意“財事不斷”,獅子和瓶結合,則象征“事事平安”。
中國傳統建筑中充滿詩意的建筑符號就是文字,中華民族是一個擅長運用文字來表達意念的民族,古代建筑在落成之時,常邀集文人墨客云集新屋,點題命名,通過搜尋精煉的文字,建筑的意念便借著題者的文筆,作為題詩頌詞鐫鏤在門額、壁框之上,成為文雅的建筑裝飾。
在民宅中,門斗是承安門板的門框上面增加的一段框架,宮殿的大門也有這部分,在江南磚筑牌科門樓上,這一部分稱為“字牌”,專門用來刻寫文字。即使在門頭復雜的屋檐下有多層梁枋相疊,也不忘在中間留出供刻字的“字牌”部分。幾乎家家戶戶都刻寫或書寫文字,文字的內容并不一定是住宅的名稱,而是主人所喜愛的人生格言和理想愿望。商號、酒鋪的名稱做成牌、匾、酒旗掛上店門口,稱為“招牌”、“幌子”,牌匾多取吉祥及生意興隆和反映經營特色的詞句,而幌子的式樣頗多,實物和模型均可采用。
白居易《長恨歌》詩云:“姊妹弟兄皆烈士,可憐光彩生門戶”; 一個居室的“門”在詩人眼中成為家族興衰的象征。民間流傳至今的“門望”、“門風”、“門臉”,充分說明了“門”作為一個家庭的“臉面”,在人們心目中是何等的重要,顯現出傳統建筑的“門”文化與民俗文化源遠流長的關系?!伴T”記載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反映著封建禮制和民族的宗教特性,亦表現出古代各階層的理念與追求和濃郁的傳統歷史文化真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