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式茶文化對韓國和日本的茶文化產生過重要影響,韓國 的茶文化也對日本茶文化產生過較大的影響。高麗、朝鮮時期的茶禮、茶具對日本茶道 有著積極的影響。在當代,韓、日的茶文化對中國茶文化亦發生良好的影響。下面就中韓日茶文化比較做一介紹。
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 從唐代開始,中國的飲茶習俗就傳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開始種植茶樹,制造茶葉。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他明確提出 “和、敬、清、寂”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們通過茶室中的飲茶進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溝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內心的塵垢和彼此的芥蒂,以達到和敬的目的?!昂?、敬、清、寂”被稱之為日本“茶道四規”。和、敬是處理人際關系的準則,通過飲茶做到和睦相處、互相,以調節人際關系;清、寂是指環境氣氛,要以幽雅清靜的環境和古樸的陳設,造成一種空靈靜寂的意境,給人以熏陶。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別是禪宗)色彩很濃,并形成嚴密的組織形式。它是通過非常嚴格、復雜甚至到了繁瑣程度的表演程式來實現“茶道四規”的,較為缺乏一個寬松、自由的氛圍。在日本茶文化中,茶文化與茶道幾乎是同義語,茶文學、茶藝術等全部匯聚在茶道 之中,故有日本學者稱日本茶道是“綜合文化體系”。
朝鮮韓國茶道
清、敬、和、樂 朝鮮與中國土相連,自古關系密切,中國儒家的禮制思想對朝鮮影響很大。儒家的中庸思想被引入朝鮮茶禮之中,形成“中正”精神。創建“中正”精神的是草衣禪師張意恂,他在《東茶頌》里提倡“中正”的茶禮精神,指的是茶人在凡事上不可過度也不可不及的意思。也就是勸要有自知之明,不可過度虛榮,知識淺薄卻到處炫耀自己,什么也沒有卻假裝擁有很多。人的性情暴躁或偏激也不合中正精神。所以中正精神應在一個人的人格形成中成為最重要的因素,從而使消極的生活方式變成積極的生活方式,使悲觀的生活態度變成樂觀的生活態度。這種人才能稱得上是茶人,中正精神也應成為人效中的生活準則(尹炳相:《韓國的茶文化與新價值觀的創造》,載于《農業考古》1997年2期)。后來韓國的茶禮歸結為“清、敬、和、樂”或“和、敬、儉、真”四個字,也折射了朝鮮民族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由此亦可見,朝鮮的茶禮精神就是茶道精神。在韓國茶文化中,茶道(茶禮)是主流,與日本相近。但韓國的茶文學發達于日 本,象崔致遠、李行、權近、李奎報、李崇仁、鄭夢周、李檣、崔怡、金正喜等人撰寫 許多漢文茶詩和茶文,而日本僅有空海、嵯峨天皇等人撰寫有少量茶詩文,影響較小。
中國茶道
廉、美、和、敬 和韓國的茶禮一樣,中國的茶道精神也有不同的提法。中國雖然自古就有道,但宗教色彩不濃,而是將儒、道、佛三家的思想溶在一起,給人們留下了選擇和發揮的余地,各層面的人可以從不同角度根據自己的情況和愛好選擇不同的茶藝形式和思想內容,不斷加以發揮創造,因而也就沒有嚴格的組織形式和清規戒律。只是到了20世紀八十年代以后,隨著茶文化熱潮的興起,許多人覺得應該對中國的茶道精神加以總結,歸納出幾條便于茶人們記憶、操作的“茶德”。已故的浙江農業大學茶學專家莊晚芳教授在1990年2期《文化交流》雜志上發表的《茶文化淺議》一文中明確主張“發揚茶德,妥用茶藝,為茶人修養之道 ”。他提出中國的茶德應是“廉、美、和、敬”,并加以解釋:廉儉有德,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
在中國茶文化中,舉凡茶文化的各個方面,如茶道、茶文學、茶藝術、茶館文化、 民俗茶文化均很發達。中國的茶館興于宋,普及于明清;民族眾多,地域遼闊,形成了五彩繽紛的地方和少數民族茶俗文化;自唐代至今,有關茶事內容的繪畫、書法綿延不 絕;而茶文學更是蔚為大觀,各種文學體裁如詩、詞、曲、賦、銘、聯、小說、戲劇等應有盡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元稹、柳宗元、杜牧、歐陽修、范仲淹、蘇軾、蘇轍、黃庭堅、秦觀、陸游、楊萬里、范成大這些中國的一流詩人均撰有茶詩茶詞佳作, 《水滸傳》、 《金瓶梅》、 《紅樓夢》、 《老殘游記》等古典小說對飲茶、茶道、茶館、茶文化有精彩描述。在中國茶文化中,茶道與茶文學是雙峰并峙,民俗茶文化是異彩紛呈,茶館則是中國茶文化中的獨特風景。
論日本、韓國茶文化可以用日本茶道、韓國茶禮來代替,但論中國茶文化,只談茶 道(茶藝)是不夠的,至少不能忽略茶文學
。
茶道精神的比較
韓國的茶道精神是以新羅統一初期的高僧元曉大師的和靜思想為源頭,中經高麗時 期的文人李行、權近、鄭夢周、李崇仁之發展,尤其以李奎報集大成。最后在朝鮮李朝 時期高僧西山大師、丁若鏞、崔怡、金正喜、草衣禪師那里得到完整的體現。元曉的和 靜思想是韓國茶道精神的根源,李奎報把高麗時期的茶道精神歸結為清和、清虛和禪茶一味。最后由草衣禪師集韓國茶道精神之大成,倡導“中正”精神??偟膩碚f,韓國的 茶道精神即敬、禮、和、靜、清、玄、禪、中正,其中融合了儒道釋的思想,而敬、 禮、和、清、中正主要體現了儒家思想。
中國的茶道精神源于陸羽《茶經》 “儉”的思想和釋皎然的“全真”思想,中經裴 汶、趙佶,至朱權而集大成。中國茶道精神可概括為清、和、靜、真、儉、淡,老莊道家的思想成分重一些。
日本茶道的精神源于“禪茶一味”,以“一期一會”和“和、敬、清、寂”為根 本。 “一期一會”是佛教“無?!彼枷氲捏w現,而“清、寂”有著濃厚的佛教意味。日本的茶道精神可歸結為禪。
韓國茶道受儒家思想影響最大,故重敬、禮、和、中正;日本茶道受佛教影響最 大,故重禪茶一味和清、寂;中國茶道受道家影響最大,故重清、真,返樸歸真,任運自然。
本文由洪雅軒中式裝修(http://www.tradervicsatlanta.com/)設計公司整理發布,希望對您了解中式茶道文化以及中日韓三國茶道區別有所幫助!